曾秀珠校長網站
~ Welcome ~
:::
我的文章
秘密青少年版 秘密青少年版
在地「新」心國際情 在地「新」心國際情
社區終身學習之芻議 社區終身學習之芻議
新住民人才師資培訓 新住民人才師資培訓
初任野柳校長千日記 初任野柳校長千日記
樂齡課程需求的啟發 樂齡課程需求的啟發
高齡化社會政策芻議 高齡化社會政策芻議
學校的弱勢學生輔導 學校的弱勢學生輔導
新二代昂首前進東協 新二代昂首前進東協
假日樂學「新」語文 假日樂學「新」語文
 
北新校園即時影音系統
北新校園即時影音系 北新校園即時影音系
 
好站連結
TED中文翻譯 TED中文翻譯
素食電子書 素食電子書
課文本位的閱讀理解 課文本位的閱讀理解
 
 
:::
     
 
新住民人才師資培訓

從賦權增能觀點—談新住民通譯人才暨華語師資培訓

臺北縣新住民文教輔導團華語教育組組長

野柳國小校長 曾秀珠

壹、前言:新住民學習課程的走向

八O年代臺灣政府經濟南進政策,開啟東南亞通婚的途徑,至此,臺灣男士從柬埔寨、緬甸、泰國、菲律賓,以至於為數較多的印尼與越南,經由相親認識異國女子,進而結為夫妻,成就許多跨國的婚姻家庭。這樣的異國婚姻持續增加,在九O年代初期達到最高峰,總人數超過數十萬,成了臺灣社會異文化的新住民。

因應這樣的新住民現象,臺北縣政府教育局辦理許多學習課程,包括生活適應班、新住民專班(成人基本教育班)、國中小補校、親職講座、考照輔導、職業訓練等,滿足新住民語文識字、民俗文化、醫療保健、親職教育、工作技能、相關法律等學習需求。

2008年5月1日臺北縣政府教育局正式設置「新住民文教輔導科」,更是對新住民照顧與輔導,最具體的表現。在辦理眾多的學習課程、多元活動,或是諮詢服務等。其中,尤以「通譯人才或是華語師資」之培訓,更是由學習者、消費者的角色,跨越新住民只需要幫助的思維,進而讓新住民經由自己的努力,可以轉換成為協助者、教導者的層次,促使新住民能夠增能,發揮自我價值服務他人。

貳、新住民增能教育的觀點

「增能(Empowerment)」一詞有許多種翻譯,包括「賦權」、「賦能」、「增權」、「增能」與「培力」等,在談及新住民「增能」教育前,筆者試圖從李瑛教授等,引述幾位學者觀點,作為教育政策規劃的理論基礎。

一、女性主義觀點

女性主義提倡「增能」(Empowerment)之教育目的,包含三個層面:即追求生存權、生活權及存有權這三方面的權利(林美和,2003)。就女性主義「增能」觀點而言,教育做為一種增權的工具或途徑,強調讓個體去發展能力,挑戰權力的結構(吳美雲,2001)。而透過通譯人才或是華語師資培訓,開展新住民自我成長的空間,進而發揮所學去幫助別人,則可謂女性主義所提倡「增能」的極致。

二、多元文化觀點

談新住民教育,常被談及要避免「同化」與「宰制」的主流霸權意識,須具備「尊重」、「包容」、「欣賞」等多元文化的觀點,還要讓學校學生認識、瞭解與欣賞異文化的豐富內涵(張德永,2005);以新住民學員的經驗為起點,透過交流與對話,豐厚學習的內涵,並增進彼此的理解(何青蓉、陳源湖,2005)。新住民師資教學,即是朝向更寬廣的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等視野前進的方法。然而,這些都需要奠基在無偏見、無刻板印象的學習氛圍下,每個文化都被尊重,教育「增能」的目標,也才得有實踐的可能。

無論從女性主義或多元文化教育觀點,都認同「增能」的教育本質與目的,而直接來自教學現場的支持與關懷,就是提升新住民心理層次滿足感的最有效平台(李瑛,2004)。對於在母國已經具備基本學習能力的新住民而言,通譯人才或華語師資之培訓與運用,從學習成長出發,透由服務實踐,拓展視野持續成長,不斷積蓄生命的智慧,進而開展寬闊的人生,同而彰顯我政府對新住民教育之終極關懷。

參、新住民增能教育的實踐

基於新住民增能教育的觀點,自臺北縣政府教育局新住民文教輔導科旋即在2008年底,假樹林國小國際文教中心,辦理30小時的「新住民通譯人才培訓」課程,提供實質的服務。2009年以後,新住民文教輔導團正式成立後,則轉由野柳國小所負責之「華語教育組」合併辦理「新住民通譯人才暨華語師資培訓」課程。就辦理的目的、課程規劃、師資遴聘等向度,做以下的介紹:

一、教育目的

這項課程辦理的目的有三:藉由華語教學理論與實務課程,增進新住民華語通譯與教學能力;提供新住民學習華語教學機會,培養優質之外籍華語與教學師資;強化多元文化師資人力的結構,建構多元、尊重社會之核心價值。這三項課程目標,透過四個層次的生態系統,從增進個體能力的核心微系統;其次,服務家庭和學校的中間系統;再從,工作與社區之外系統;以至大系統之文化與信仰。期待,藉由新住民人力資源結構轉變社會核心價值觀。

二、課程類別與時數規劃

要達成上述的教育目的,承辦夥伴用心規劃許多課程,分為初級班與進階班,以避免學員無法一次持續五週課程,並可以於其他班次補課的貼心服務。後續也有部份學員前來上課。五天課程分為、教學實務分享、多元文化繪本與教材、通譯服務實務、華語教學實務等五類課程,務期啟發新住民學員對通譯與華語師資的認識、瞭解與實踐能力。

(一)初級班:

1.相關業務介紹(6小時):教育局、衛生局、社會局、警察局、勞工局新住民相關業務宣導,及網站、季刊、櫃檯業務簡介。

2.教學實務分享(6小時):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國中教師實務經驗分享、多元文化漫畫式教材簡介(編輯理念與教學上之運用)、談通譯的跨文化思維-多元文化繪本之運用。

3. 通譯服務實務(6小時)內政部通譯人才資料庫及通譯服務說明、通譯專業課程、通譯服務態度與技巧、口譯技巧與常見問題、口譯服務實務演練(角色扮演)。

(二)進階班:華語教學實務(12小時)—華語教學目標與策略、簡易文字學與漢語教學、教學表達與教學技巧、華語語音符號與漢語拼音、華語語音原理與發音教學、實用語法教學與應用、教材編寫與課程活動設計、華語教學觀摩示範與討論、學員教學實務演練。

三、師資遴聘

在師資方面,因著課程規劃的五大類別,遴聘專家學者或實務工作者進行分享。相關業務介紹由臺北縣政府各局室科承辦人擔綱;教學實務分享由各國中、小教師分享;多元文化繪本與教材由作者林秀兒老師與編著之校長主任擔任;通譯服務實務與華語教學實務,則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兩所大學之專業教授指導。

(一)課程類別:相關業務介紹、教學實務分享、多元文化教材、通譯服務實務、華語教學實務。

(二)師資資格:政府承辦人、國中小教師、作者與編著、專業教授。

四、新住民增能課程內容

表1:臺北縣新住民華語師資暨通譯人員培訓課程表(以98-99年度為例)

初級班(18小時)

第一天課程:教育局、衛生局、社會局、警察局、勞工局之新住民相關業務宣導。

第二天課程:國小低中高年級、國中教師實務經驗分享、多元文化繪本之運用(談通譯的跨文化思維)、多元文化漫畫式教材簡介(編輯理念與教學上之運用)。

第三天課程:內政部通譯人才資料庫及通譯服務說明、通譯專業課程(1.通譯服務態度與技巧、

2.口譯技巧與常見問題)、口譯服務實務演練(角色扮演)。

進階班(12小時):華語教學目標與策略、簡易文字學與漢語教學、教學表達與教學技巧、華語語音符號與漢語拼音、華語語音原理與發音教學、實用語法教學與應用、教材編寫與課程活動設計、華語教學觀摩示範與討論、學員教學實務演練。

五、受訓對象及結訓人數

在對象選擇上,以設籍臺北縣之新住民,有志從事新住民子女華語補救教學者,暨接受過培訓之新住民通譯人才為優先受訓對象。辦理時間則選擇在新住民工作之餘的星期假日。分為春、秋兩季班次,每梯次5天,每天6小時,每梯次共計30小時。臺北縣98-99年度春、秋季,共計4個班次結訓人數如下:

(一)越南:26、15、15、20,共計76人。

(二)印尼:5、5、7、10,共計27人。

(三)菲律賓:4、1、2、4,共計11人。

(四)泰國:4、0、1、3,共計8人。

(五)緬甸:2、1、1、4,共計8人。

(六)其他:馬來西亞2人、柬埔寨1人、日本1人、韓國1人、美國1人,共計6人。

每梯次結訓人數約有30人左右,三梯次共計137人(如上表),以越南籍與印尼籍人數最多,達到103人,佔75.18%,超過四分之三,授課已逾百人。課程結訓後,全數加入內政部「通譯人才資料庫」,並從事相關服務工作。

肆、新住民增能教育省思

「女性的角色,僅止於照護家人及親職教養嗎?」、「個體生命的拓展是否有被關注?」應是現階段臺灣地區對新住民提供的教育學習途徑應有的思維。在中文識字課程裡,學習維護其基本生存權;在家庭親職與職業技能課程中,經營其豐富的生活權;增強其自尊與自信,助其改變生命處境或發展生命價值的存有,才是真正符應社會的公平正義(林美和,2003)。

一、解放家人及國人的觀念

鑑於對於新住民的刻板印象、偏差觀念,甚至於歧視現象等,甚或以傳統婦女觀念束縛新住民,都是現代進步的社會所不應出現的情形。所以,無論是最具影響力的家人或是國人,應該要解放以往封閉思想,鼓勵新住民走出家庭終身學習。

二、開展新住民生命的價值

新住民本身具備許多能量,可以經過參與、接觸、學習等歷程,逐漸提升自己的能力,擴展服務的領域與範圍,所以,除了家人的鼓勵與支持外,新住民自身的觀念和行動亦非常重要,主動參與學習與實踐,開展生命的功能與價值。

三、強化政府人才培訓與運用

政府對新住民政策,應該規劃更多的學習課程,並提升新住民可以開展的能力,例如母與師資培訓,增加各國國際語言學習管道。並搭建學習橋樑,讓新住民到機構實習服務,讓國人認識與了解、欣賞與學習,同時提升國人的國際理解能力。

四、形塑多元文化尊重與欣賞

多元文化教學並非以優劣觀點區分文化差異,而是認為各文化都應享有其特定的價值,而且相互尊重。社會價值是深植於一般人的思維,除非受到情境的挑戰,往往不易理解彼此價值觀的差異。因此,不論是在學習場所或是家庭社會,彷彿小聯合國的場域,都應該培養多元文化的素養,相互尊重與欣賞。

伍、結語:新住民是資產

2000年以來,近10個年頭,各類學習班次陸續辦理,受惠人數達上萬民眾。2008年5月1日臺北縣政府教育局正式設置「新住民文教輔導科」,更是對新住民照顧與輔導,最具體的表現。在辦理眾多的學習課程、多元活動,或是諮詢服務等,學習的層次也從基礎識字教育,逐漸提升職業技能,以及通譯服務與師資培訓,逐漸擴展新住民的能力與價值。

其中,尤以「通譯人才或是華語師資」之培訓,更是由學習者、消費者的角色,跨越新住民只需要幫助的思維,進而讓新住民經由自己的努力,可以轉換成為協助者、教導者的層次,促使新住民能夠增能,發揮自我價值服務他人。

然而報章媒體偶而還是可見許多負面的消息,甚至是國人呈現不理性的言語或行為,反而顯現我國公民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的不足。因應時代環境變遷,人口結構改變,全體國民教育的內涵,反而更需要轉化與充實。

從學習途徑的思維,中文識字維護基本生存權;親職與職業技經營豐富生活權;自尊自信助發展生命價值。臺北縣政府透過這些歷程的努力,各項豐碩的學習成果,展現在社會大眾的眼前。我們可以很肯定地說:新住民絕對是「資產」。

參考文獻

李瑛(2004)。新移民婦女「賦權」教育之哲學省思。輔仁大學哲學論集,37,143-173。

李麗英(2007)。從「發聲」(Voice)到「增能」(Empowerment):一個外籍配偶教師的創意課程實踐。成人終身教育,17:22-35。

何青蓉、陳源湖(2005)。成教班教學的挑戰與省思:國小教師轉化與增能的可能性。學生輔導季刊,97,54-73。

吳美雲(2001)。識字教育作為一個「賦權」:以「外籍新娘生活適應班」為例探討。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美和(2003)。「新移民女性之教育輔導─外籍與大陸配偶面臨的問題」座談會。社教雙月刊,118,5-21。

張德永(2005)。多元文化的理論與議題。載於外籍配偶師資培育講義(上冊)。台北縣:國立教育研究院。


 
     
 
:::
新北市新店區北新國民小學
校園快優網‧『授權給:新北市北新國小』